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赵鹏程 济南报道
他们没上过热搜,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,人生的重量,往往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,而在于你选择了什么。7月8日上午,山东省道德模范记者见面会第二场如约而至,三位山东道德模范走进新闻发布厅,现场讲述他们在生活中的那些事儿。
刘真标:30年坚守讲台,为乡村孩子点亮希望
刘真标的教育情怀,源于童年时那个改变他命运的背影。家境贫寒的他几度面临辍学,是老师孙房园背着他走过十几里泥泞土路去参加考试。
“当时我就想,长大后一定要成为孙老师这样的人。”这个朴素的愿望,成为刘真标毕生的追求。
2020年,调任枣庄市滕州市大坞镇的刘真标发现,全镇义务教育阶段还有13名孤儿和56名留守儿童面临假期无人看护的困境。这个数字刺痛了他的心。
“爱的缺失是这些孩子心中最大的痛点。”刘真标多方奔走,利用撤并闲置的市庄小学校园,创办了凫山快乐成长营。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他精心设计了16个托管项目,招募了42名教师志愿者,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温暖的“家”。2022年调任龙阳镇后,他又创办了龙山快乐成长营,自筹资金添置各种教具方舟配资,开设了炒菜坊、烘焙坊、茶艺坊等特色工坊,让76名来自20个村庄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生活技能,也找回了自信和快乐。
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,刘真标先后帮助20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,资助7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。但最让他骄傲的并不是这些数字,而是看到像小孟这样的孩子重获新生。那个曾经蜷缩在桥洞下的孤儿,在成长营的关爱下,不仅变得阳光开朗,还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“优秀队员”的称号。
“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重新亮起来,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刘真标说。
杨守伟:25年守护,给孤残儿童一个家
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杨守伟刚从北京回来不久。她这次去,是陪曾经住在福利院的孩子慧慧做面神经麻痹方面的手术。如今,慧慧已是中科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,而且这次手术非常成功。
25年来,这位特殊的“妈妈”照顾过1000多个残疾孩子,4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走进新家庭,重获新生。
杨守伟说,她每天的工作从为孩子们洗脸、喂饭开始。“他们90%以上患有重度残疾或重度疾病,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。他们的病情各不相同,有脑瘫、脑积水、肛门闭锁、先天性心脏病、智障、手足畸形等,有的甚至还患有梅毒、艾滋病、甲肝、乙肝等传染性疾病。要照顾好他们,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,更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爱心。”
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对鱼鳞病女孩晓玉的照料。2006年方舟配资,全身皮肤翻裂化脓的晓玉被送到福利院时连医生都摇头叹息。杨守伟带领团队每天为晓玉洗澡、涂药3次,小心翼翼地剪去浮起的“鳞片”,连头发丝里裹着的皮屑都不放过。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护理,这个曾被病痛折磨得日夜哭喊的孩子,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肤色,后来还被爱心家庭收养。2012年,北京专家看到晓玉的康复情况时惊叹:“你们创造了护理奇迹!”
2015年,患有唇腭裂的健健被收养前夜,6岁的孩子整晚紧紧搂着杨妈妈的脖子。这个经过四次修复手术才能喊出“妈妈”的孩子,临别时在电话里哭着说:“我会想你的,我还带着你的照片呢!”
“虽然舍不得,但孩子们需要更好的未来。真正的母爱不是占有,而是成全。”杨守伟说。
刘世瑜:出海40年,在惊涛骇浪中守护生命
“对于我来说,救人是一种本能,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。如果有人需要,无论风浪再大,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。”见面会上,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渔民刘世瑜说道。
59岁的刘世瑜生在海边,长在海边,靠打渔为生。2021年9月5日,在那个风急浪高的日子,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二次惊心动魄地海上救援。当时风力已达9级,他驾驶渔船艰难航行近一个小时,终于在汹涌波涛中发现了一艘载有7名船员的救生筏。经过2个小时的奋力营救,所有遇险人员安全获救。
这并不是刘世瑜第一次挺身而出。早在2003年冬天,他就在同样恶劣的海况下救起10名外地船员,就在最后一人被拉上船的瞬间,遇险船只便被巨浪吞没。
“船帮船,人帮人,出了海就是一家人”,这句老话深深烙印在这位老渔民的心里。
刘世瑜清楚地记得,2003年那次救援中,是船员们的默契配合才让10条生命得以重生;2021年营救时,又是附近渔船的及时增援确保了救援成功。
“在海上,我们就是彼此唯一的依靠。”说这话时,刘世瑜眼神坚定而温暖。
三个普通人,三种人生选择。30年教书育人,25年守护孤残,40年海上救人,这些朴实无华的坚持,正是山东人最动人的浪漫。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;没有惊天动地,有的只是“应该做的”平凡选择。
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